6月16日,枞阳县、义安区正式启用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电子收据,这是继今年3月12日我市(铜官区、郊区)开出首张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专用收据后取得的又一改革成果,标志着我市区域范围内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专用收据全面告别纸质票据,正式步入电子化时代,提前6个多月完成省财政厅、省住建厅部署的电子票据改革任务。
(一)紧扣改革目标,科学制定方案。市财政局、住建局认真贯彻落实省财政厅、住建厅《关于全面推行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电子票据管理改革的通知》精神,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统筹使用存量资金完成改革过渡阶段系统改造,避免新增财政支出。坚持市、县(区)“改革一盘棋”,及时制定实施方案,成立联合专班,明确职责分工,做到相互协调、上下联动、全域共建。创新建立“财政主导、住建主责、技术支撑、群众参与”的长效机制,对标长三角电子票据一体化建设标准,提前半年实现市、县(区)两级100%电子化目标。
(二)聚焦便民利民,破解民生痛点。针对传统纸质票据存在的“领取难、保管难、核验难”问题,市财政局坚持以“三个转变”提升服务效能:一是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业主缴纳维修资金后,通过手机简单操作即可获得维修资金电子票据,彻底告别“多头跑、重复跑”;二是变“手工核验”为“智能监管”。依托区块链技术建立票据溯源体系,主管部门可实时查询资金流向,防范截留挪用风险;三是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开通电子票据遗失补打功能,群众通过身份认证即可随时下载,大幅降低和减少因票据丢失引发的各类纠纷。
(三)释放改革红利,赋能城市治理。推进我市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电子票据改革,既是落实省委省政府“一改两为”要求的生动实践,也是践行“为民办实事”初心的具体行动。电子票据改革不仅带来便民体验升级,同时对加快资金归集,降低票据印刷、仓储、人工管理等费用行政运行成本,完善房屋交易、公积金贷款等场景信用体系建设,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下一步,市财政将继续深化电子票据在各领域的实践应用,持续擦亮“智慧政务”品牌,为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贡献铜陵财政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