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非法集资专项行动以来,我市持续提升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宣传教育的系统性、持续性、有效性,扩大普及覆盖面,形成防范与处置非法金融宣传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一是搭建矩阵,让防非知识“传得快”。主流媒体深度报道,在《铜陵日报》刊登防范非法集资专题专版,发布典型案例剖析,以案释法强化警示效果;网络媒体同步发力,利用铜陵台、铜陵新闻网视频号、微信公众号等官方媒体,发布新闻资讯、风险提示、原创宣传视频等内容,邀请社会公众参与答题活动;视频宣传广泛渗透,拍摄防非宣传短视频《我有一双“火眼金睛”》《“非”走的养老金》并参加第五届防非短视频大赛;数字平台精准推送,每月向全市居民发送5万条防非宣传公益短信,以“指尖上的提醒”推动社会公众时刻绷紧防范之弦。
二是集中宣传,让防非知识“摸得着”。开展集中宣传月活动,面对面讲解非法金融活动的主要特征,创新推出“答题抽盲盒”宣传模式,邀请群众参与防非知识答题赛活动,群众参与度和互动性明显提升。发动基层一线力量,在高校、商场、社区广场、轮渡码头、菜市场等人流密集场所开展现场宣教活动;动员在铜银行、保险、证券等机构网点多接触群多的优势,利用客户办理业务间隙,提醒防范非法金融陷阱。宣传月期间,开展各类线下宣传400余场(次),覆盖群众4万余人(次)。
三是扎根基层,让防非知识“听得懂”。巩固深化“七进”宣传模式,区分人群开展针对性宣传。面向老年群体,通过日常门诊、老年体检、慢病随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形式,提醒警惕“养老服务”“健康养生”等套路。面向学生群体,走进高校开展防范非法金融活动知识宣传讲座,通过真实案例擦亮双眼,避免学生群体陷入“刷单返现”“校园网贷”等陷阱。面向农户群体,将防范非法集资、理性投资等金融知识纳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辅导员培训内容,提醒农户、经营群体甄别“云养经济”“乡村振兴”“绿色转型”等套路。同时,结合地方传统特色文化,邀请非遗项目大鼓书传承人吴福东量身定制铜陵处非宣传大鼓书《金融诈骗要提防》,用说唱方式向广大群众普及防范非法集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