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我市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创新预算管理方式,改革预算编制方法,规范财政资金分配,有力提升了新形势下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为持续巩固扩大零基预算改革成果,推动改革不断向更深层次迈进,努力打造改革2.0版本,近期,市财政局印发进一步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三个方面10项改革任务,明确了我市深化零基预算改革“路线图”。
一是更高站位、前瞻考量,“三个强化”重塑财政资源整合。强化收入统筹管理。树立“一盘棋”理念,打破条块固化格局,建立健全收入目录清单,拓宽财政收入来源;全面梳理“砸锅卖铁”资产资源,积极延伸资产资源增值链条,奋力做大财政“蛋糕”。强化资金统筹使用。依法依规加大转移支付资金统筹和非财政拨款资金使用;完善结余资金盘活使用机制,研究收回政府投资项目财政存量资金;强化三本预算统筹,建立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独资公司上交收益比例分类分档规则,健全动态调整机制。强化重点支出保障。坚决打破条块意识、破除部门本位主义,站在党委政府角度统筹确定重点保障项目;探索打破层级壁垒,构建市县区联动机制,充分挖掘全局性、战略性优质项目,密切协同配合,推进全市资金集约高效使用。
二是更新理念、全局谋划,“四个推进”凝聚协同发力效应。推进支出政策规范管理。全面清理现行支出政策,加强新增和提标扩面支出政策评估论证,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和支出政策联审论证机制;推进涉企政策统筹整合,不断优化扶持方式。推进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动态调整基本支出标准体系;探索建立不同行业、分类分档的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健全完善基本民生支出标准体系。推进公共服务预算改革。将零基预算改革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拓展;探索完善公立医院预算供给政策,建立与财政状况和事业发展、临床重点学科建设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投入机制。推进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探索开展重大项目、民生保障和城市运行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深化细化预算绩效评价,强化评价结果运用,促进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产品定价。
三是更严要求、应势而为,“三个落实”坚定履行底线思维。落实预算刚性约束要求。坚持预算法定,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禁超预算、无预算安排支出或开展政府采购。严控预算调剂,未经法定程序审核同意,不得随意变更预算项目内容;预算经费不得安排或转出用于非急需、非刚性支出。落实增强风险防范要求。落实落细“三保”预算编制审查制度,健全“三保”预算执行和县区财政库款调度动态监控机制,打造“三保”风险防范闭环;落实债务化解方案和全口径债务动态管控机制,妥善处置和化解存量隐债。落实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制定并发布行政成本目录清单,探索建立过紧日子评价机制,定期考评通报过紧日子落实情况,强化评价结果运用,推动过紧日子二十条措施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