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财政局探索把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作为推动产业发展、引领乡风文明、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举措,创新“党建+信用+金融”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信息生信用、信用变资源、资源促发展,着力解决产业发展缺资金、陈规陋习缺约束、组织建设缺抓手等问题,实现普惠金融有发展、基层组织有加强、乡村产业有振兴的共赢局面。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推动、多方协同、群众参与”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着力把农民组织起来、把服务农村的各类主体动员起来、把支持“三农”的各类资源整合起来,推动“党建+信用”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是强化信用评级。通过“政务归集、金融汇集、入户采集、评议收集、行为累集”多元汇聚分散在多层级、多环节和多主体中的各类数据,充分发挥省“党建+信用”服务平台智能化作用,对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精准“画像”。强化信用信息共建共享共用,充分释放信用价值,不断夯实农村信用建设基础,逐步形成健全的农村信用体系。
三是完善金融终端。全面推行设置一个站点、配备一名金融村官、安装一块大屏、优化一款产品、规范一套流程、营造一种氛围等“六个一”建设模式,按照有单独场地、有网络覆盖、有基本设施、有统一标识、有管理制度“五有”标准,在全市353个行政村设置村级金融工作室。金融工作室可满足农户基本金融业务咨询、贷款办理、小额存取款、代缴水电费等需求,打通金融服务进乡村“最后一米”。
四是丰富金融产品。推动引导金融机构对信用主体贷款给予利率优惠、差异化信贷政策,与我市建设银行、徽商银行、铜陵农商银行等14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深度合作,研发设计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专属金融产品,上线“振兴快贷”“铜信贷”“铜猪贷”“铜茶贷”等40款特色金融产品,人保财险、国元农险开发上线“乡村安居保”“生姜种植险”等15款特色农保产品,为全市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提供有力金融支撑。截至9月底,共为4814户信用主体授信32.6亿元,发放贷款21.7亿元。
五是支持产业发展。组建乡村产业发展市县两级专家库和服务团,建立“信用村吹哨、服务团报到”机制,深入开展送产业指导、送政策信息、送支持项目、送技术培训、送配套服务等“五送”活动,指导乡村做好产业发展规划,解决技术不精、资金短缺、销路不畅问题,有效服务农村产业发展。今年以来,产业发展服务团累计为586户信用主体送服务3336次。2023年底,全市村均经营性收益达60.68万元,较上年度增长27.7%。
下一步,市财政局将继续创新手法步法打法,聚焦推动数据采集准确高效、乡风文明评议真实完整、金融供给扩面提质、应用场景丰富多样等方面,守正创新、大胆尝试,打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铜陵样板”,努力探索更多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的“铜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