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财政局始终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千方百计克服紧平衡压力,不断强化财政资金投入,围绕产业振兴、绿色生态、农业保险、消费帮扶多点发力,有效激活乡村振兴强劲动能。
产业赋能培根植基。充分发挥衔接资金带动和助推作用,全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有效衔接,2024年省衔接资金绩效评价继续保持“优秀”等次。今年以来,安排拨付各级财政衔接资金3.04亿元,用于产业比重保持总体稳定,各级衔接资金用于产业项目占比均超60%。进一步优化市级财政资金分配,统筹20%市级衔接资金和首次调整收回县区市级衔接资金2397.7万元,支持“七个一”农业特色产业项目,助力特色农业产业做大做强。
绿色生态增色添彩。强化资金项目统筹安排,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步伐,持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2021-2024年已安排市级财政专项资金近2亿元,建设完成省级中心村90个、美丽宜居自然村庄388个,改造农村卫生厕所37,500个。2025年市级将继续安排农村改厕、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美丽乡村宜居自然村庄项目不少于4000万元,支持打造彰显山水铜韵的“四宜四美”和美乡村,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农业保险保驾护航。引导涉农金融回归本源,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加大涉农信贷支持力度,5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508.74亿元。推动主粮作物提标扩面,提高水稻、玉米基本险费率,将大豆纳入完全成本保险范畴,5月末全市农业保险规模约5000万元,累计为3万农户提供17余亿元风险保障。激发农业保险由“稳定器”作用向“激活器”“放大器”转变,为农户带来更多金融服务,5月末全市“农险+”金融产品84个。
政府采购搭桥牵线。积极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充分运用“832平台”,加大政府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采购力度,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严格落实政府采购政策,2025年全市采购总额预留比例为15.49%,较上年增长4.42个百分点,截至目前,“832平台”成交额达313万元,年度预留份额完成比例达51%,实现年度过半、采购任务超半。同时,支持和鼓励各单位工会积极参与消费帮扶,拓宽脱贫地区农副产品销售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